這篇文章是整理自《Remote: Office Not Required》一書。嚴格講起來,我看的是此書的日文版《強いチームはオフィスを捨てる: 37シグナルズが考える「働き方革命」》。日文書名的翻譯大略為:厲害的團隊捨棄辦公室:37 Signals 所想的「工作術革命」。
日文的書名比英文原版的激進一點。若說「不需要辦公室」,可能代表「有也不錯」的弦外之音,甚至是「有當然更好」。不過,日文版的書名並非為了行銷炒作,讀了書的內文後,會發現內容真的是在強調沒辦公室的好處。日文版的書名,以這點來看,說不定反而更為傳神。
整理如下:
如果大家不在辦公室工作,壞處是什麼?
1. 溝通不易,甚至產生障礙。
2. 員工向心力不足。
誤解是什麼?
1. 可以節省固定成本。
解決方式是什麼?
1. 不論團隊有多分散,每天至少要有四小時的重疊工作時間。
2. 使用能輔助遠距工作的工具。這類的工具需要具備幾項功能:資訊公享(軟體團隊則另需要程式碼共有的機制)、共有透明的行事曆、工作記錄、任務分配、進度檢視、語音及影像即時傳遞。其中,影像的部分不是指看到對方的臉,而是要有一個像電子白板的介面讓彼此能針對議題進行討論。
3. 習慣後,和坐在同一間辦公室的感覺幾乎沒有差異。
4. 最好有一個線上頻道可以讓大家工作累了可以互相哈啦一下。(和知識管理領域裡提的「茶水間對話」是相通的)
5. 每個星期一次和團隊見面,即使只是交流一下最近的生活、興趣也可以。
6. 以上作法,若要實施,請至少認真地持續三個月,而非只抱著估且一試的心態。
最後,我們來看看 Remote Work 的好處:
1. 可以吸納各地良才,不在受地域及時域的限制。(不過若時域差距太大,其實是有影響的。)
2. 有一半以上是只有自己工作的時間,反而比較彈性、能保持專心。畢竟每個人的狀況不同,能依其狀況適度利用時間,遠比固定場所和時間的被盯哨來得好。
3. 減少不必要會議及討論發生的可能。很多經理人習慣以增加會議的方式來推行工作。但是加入會議的人或主席都不一定能真正在準備好的情形下進行會議。這種浪費幾乎是每位上班都要經歷的痛楚。雖然經理人和會議都是必要存在的,但是多了就有害。
3-2. 會議的前後都會破壞人的注意力。這個就是豐田的七種浪費中最常發生的「動作的浪費」。因為等一下要開會,所以什麼事不要現在做;因為剛開完成,剛才什麼事做到一半?原本是打算怎麼做的?要花時間回想。
4. 成果導向。比起是否準時上班?休息時間是否過長?為什麼看 Facebook?最重要的還是工作的成果。Remote Work 看的是貢獻、功勞,而不是苦勞或疲勞。
5. 降低 SPOP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的可能。公司停電或網路不通等狀況都可能對業務帶來影響。但是 Remote Work 則可以避免這種所有雞蛋被放在同個籃子裡的危險。
6. 減少經理人無故增加無益的工作量的可能。
我的結論:
其實遠距工作學問還挺多的。不過以工作效率的角度來說,我個人觀察,一般員工一天中完全燃燒的時段很有限,很多好想法、解法,也很常不是在辦公室想到的。有些人最有效能的時段是自己在家的時候,因為不會被人打擾。
工作環境是很有學問的。我個人也很常在辦公室腦子一片空白,尤其是對面一群沒表情的人、過於冷白的牆壁的時候。這還算好的,有些人的工作態度還會影響團隊士氣,而不是每個主管都會管這個的。
只要能結合工作目標和個人目標,方法是可變的,執行的結果還是看個人。習於被限制才能做出事情的人也在所多有,所以也不是每個人都合適 Remote Work。要 Remote Work 還得看個人強度…。要有讓一切都更好的覺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