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p 啟動後沒有直接進入程式主畫面。
例如:沒有具體理由的放上一顆「Start」按鈕、要求使用者輸入非必要的資訊…這些在「使用者會在開始使用某 app 後的1~2分鐘內決定要不要留下這支 app 」的前提下,都是應該避免的。比較好的作法是:盡可能讓使用者馬上可以使用 app;如果 app 需要的資訊可以從他處取得就那麼做吧!例如 iOS 的本身的設定、iOS 整合好的社群帳號…;假設真的需要使用者來提供資訊,則應該把該時機放在不得不提供之前一刻/前一個畫面。
2. app 啟動後未能直接轉向符合該 app 使用的方向。
例如:需要使用者水平持握裝置來用的 app 就該在 app 啟動後直接轉向成水平畫面。
3. 沒有提供啟動圖片。
這是因為有啟動圖片的話,能讓 app 看起來反應速度更快。啟動圖片很常只是給予一個印象,若是其近似程式主畫面或提供有用的資訊,可能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
4. 讓使用者在 app 啟動時閱讀版權宣告或免責條款。
那會增加使用者的不耐:他們想的是馬上使用 app。比較理想的時機是在 app 裡提供能檢視相關資訊之外,在 App Store 裡就可以附上該資訊,讓使用者能在下載之前就有機會閱讀到。
5. 使用者進入 app 時,並非回到他上次使用的狀態。
只要使用者曾經使用過 app,即使 app 曾經從背景被移除,使用者再次啟動 app 時恢復上一次最後使用後的狀態都是有意義的。這一點即使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 app,但是仍值得被放在清單中進行檢視及取捨。
6. 使用者進入 app 時,假若當下 app 無法取得必要資源,例如:無法存取網路,app 沒有告知相關資訊給使用者。
技術上當然可以使用快取的機制讓使用者在 app 無法取得資源時,以過去曾經得到過的資訊進行 app 的操作;即使做不到這一點 (例如:這是使用者第一次啟動程式)或是根本沒必要做到時,至少要能呈現簡要資訊給使用者,讓使用者知道 app 停下來無法再繼續進行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