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哈佛教你發揮救災領導力》分享

今天來討論的是《哈佛教你發揮救災領導力》這本書。
全書分為:
1. 第一部:共四個章節,選輯自HBR(哈佛商業評論)。
2. 第二部:一個導讀、四個章節,由國內學界人士執筆。

第二部比較像極短篇小說,第一部相對為文較嚴,基本上文風不同;HBR的文章裡的個案事例較具體全面;國內學界的案例就比較接近個人心理及本土事例。

以下是一些分享:

1. 【智利礦場的領導課】及【挺過核災的領導力】兩章,均強調了:「抱持希望,但不掩飾真相」的精神。顯示面對災害,應該面對現實、以理性為基礎。

2. 現實是變化的永無休止,只有不斷地意義建構(sensemaking)、與成員溝通並達成共識、作出調整才行。總之,要讓「事情持續進度和讓事情恢復秩序的狀態之中」。

3. 承1,這兩個章節不同的是,前者在用人上的選擇較多,跨界求才、明快更替人力的作法是非常靈活果決的。這點在技術選擇上也是一樣的。而這並非指【智利礦場的領導課】中的災害搶救時間較多,其實正好相反:少浪費時間才是爭取時間的要訣!

4. 【智利礦場的領導課】中提供的專業分工/團隊劃分,是非常關鍵的作法。所謂在危難之中應該不分彼此的說法不總是正確,這篇文章中做了很好的詮釋。

5. 承續第4點,本書通篇大致上都認同一個觀點:「平時沒有合作的準備及演練,災難來時,誰都無法有效提供幫助」。而如何視災中的混亂變成可預測、能忍受的估算來對待,全靠平時的努力及投入。

6. 平時的努力,說來明顯易懂,其實也有大不易之處。見第四章【別讓虛驚成浩劫」便知。所謂「見微知漸」,這點是所謂經驗、所謂專業敏銳度可敬之處。書中還列舉了幾點做為 checklist,算是挺貼心的啦。這點和《快思慢想》中,防止系統一晃點系統二的作法是一致的。(連現任台北市長也強調這個)

7. 第三章的【救災有限公司】可視為一個獨立的章節來看:只要你希望你的組織和救災單位有掛上邊,就很值得一看。若讀者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企業這麼好?會致力於救難支援的活動?有這個好奇心的人,也可以看看。

8. 總結:
    (1) 救災需要專業及熱情,光有同理心是不夠的。
    (2) 一頭熱只會造成困擾、加劇現場的混亂。
    (3)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